有人说,京东是今年资本市场最亮的星,这话不假。
6月5日,京东旗下达达集团在美上市;6月18日,京东回港二次上市;京东数科、京东物流上市传言四起,估计已在路上。
现在,京东健康上市昭告天下, 将在12月8日敲锣。
作为京东最年轻的独角兽,互联网医疗的后起之秀,京东健康上市后,互联网医疗行业必将迎来新的格局。
三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,估值2200亿
后疫情时期,提起京东健康几乎无人不知,因为在疫情期间,
京东健康通过为用户提供远程无接触的医疗服务,赢得可众多客户青睐,并且依赖京东完善的物流体系为许多慢病患者解决了购药难题。
这个风口,加速了京东健康的上市进程。从独立运营到上市,京东健康用了不到两年时间,真的比拼多多还“拼”。
从京东健康发布的全球发售文件可知,此次发行价每股70.58港元,募集资金约270亿港元,估值超过2200亿港元。发行完毕后,京东将持有京东健康股份约68.73%。
京东健康屡受资本青睐,与其三块主要业务分不开。
其一是B2C业务。依托京东大药房做医药零售京东老总刘强东资产,目前已成为全国收入规模最大的线上零售药房。
其二是B2B业务。利用京东供应链优势,成立医药批发交易平台“药京采”,线上聚集了17万下游采购商。
其三是京东互联网医院。互联网医院做的是医疗服务,京东是国内首批取得互联网医院牌照的平台型互联网医院之一。
正是这三块业务相互作用,京东才取得了优于同行的业绩。截至2020年6月30日,京东健康有第三方商家9000多家,1000多万种商品,覆盖超200城,有1.5亿名用户曾使用过京东健康服务,日均在线问诊量约9万人次。
我们知道B2C和B2B本质上是医药零售,门槛并不高,阿里在做,很多小平台也在做。互联网医院才是互联网医疗的核心,未来能让京东健康“称王称霸”,再造一个“京东”的也是这块业务。
因为刘强东当时决定做健康产业就是冲着互联网医疗,而不是医药电商,这就是格局。
如何干健康产业?一场关于格局的对话
2013年,京东十年庆典,刘强东对内表示,零售、物流和金融是未来的主要方向,成就了今天的京东零售、京东物流和京东数科。
2014年,据说有某地领导找到刘强东,希望京东能和当地共同打造“医药城”。这给了刘强东启发,健康必是未来的大方向。
就这样,当年2月,京东开始将医疗健康业务作为独立类目在商城运营,京东健康的种子播下了。
京东健康作为京东零售的一个版块,前期发展并不快,但一步一个脚印地走。背靠京东,依托其长期积累的供应链、物流优势,成功完成从To C到To B,从三方零售到自营的京东大药房、到O2O服务到第三方医药B2B平台的升级。
但在关键时候,互联网医疗赛道上重出了两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——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。阿里健康2015年借壳率先上市,平安好医生2018年登陆港交所。
京东健康上市可以迟到,但不能缺席!
有了想法后,2019年5月,京东健康开启A轮融资,成功获得10亿美金。
有了充足的弹药,是时候甩开膀子干了。此时摆在京东健康面前有两条路:一是做零售的同时把健康服务也做了,二是做健康服务,同时利用零售供应链,开辟互联网医疗新战场。
彼时,刘强东心理已有了选择,但他需要一个有同样格局的人,他想到了时任京东生活事业群的总裁辛利军。
他问辛利军,对京东健康,你到底要搞一个健康产品的零售,还是要深耕去干互联网医疗的事?
辛利军回答干脆利落,我们要完整地干这件事。
对这个回答,刘强东给100分。他告诉辛利军,健康这个领域做好了,能再造一个京东。
不久,京东健康独立运营,辛利军成为第一任掌门人。
用格局解决痛点,京东健康找对了坚持的方向
“好饭不怕晚,做得晚能够让我更清楚地看到这个产业的格局和这个产业的痛点。”这是2019年7月辛利军在接受腾讯《深网》采访时说的。
这个行业的格局是什么?
那就是要做健康服务,辛利军将京东健康的使命定义为“国民首席健康管家”,要在互联网“医”“药”闭环上下功夫,而不是仅仅打着互联网医疗的幌子来干医药电商的事。
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一直以互联网医疗企业自居,但医药零售还是其主要营收来源,平安好医健康商城的营收占总收入的54%。
辛利军要“完整地干这件事”,这就是格局。一年多来,在其带领下,一方面京东大药房的“药”成为线上龙头,另一方面,互联网的“医”也不断发力,线上线下一体化闭环服务逐渐成为刘强东想要的样子。
这个行业的痛点是什么?
互联网医疗是一项马拉松式的长跑,需要爆发力,更需要定力,没有打持久战的决心和勇气,是无法干成这个事的。
何况在这个领域没有行业标杆,更没有成功可以借鉴,必须不断创新验证,好在京东有这样的基因。
无论是京东的长期主义策略,还是京东物流十年如一日地守得云开见月明,这都格局,格局里面包含成功的基因。
来源【企业推广】自媒体,更多内容/合作请关注「辉声辉语」公众号,送10G营销资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