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推广

Hi, 请登录

9天封闭式开发,敏捷开发的实践经历

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核心、迭代、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,通过快速、高效的反应速度,积极、高频的沟通为客户提供一条畅通的指挥通道。而作者经历了九天的封闭式开发,在文中跟大家分享这次敏捷开发的实践经历。

运营团队构成

这是一次一个面向老板出产品的经历,一个传统互联网公司想要转型成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关键节点上,当时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产品调研和业务流程的梳理,每次会上都会有近十个总监级别的各个部门老大。

由于每次意见不统一,僵持不下,导致产品一拖再拖。最后老板迫于压力,在4月1日给出了一个命令,必须在4月20号做出来一个能看的产品。

迫于无奈,在4月10日进行封闭式开发,9天的时间完成了一个电商类型的小程序,已经面向酒店和公司的两个后台系统。

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,才能够体会到敏捷开发小而快思想的精髓。

第一点,我们遇到的问题

尽管,前期我们有进行一个相对比较长的研究,但是并没有梳理形成一个完整体系。在整个研讨会上,也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产品目标以及产品的形态。以至于一直停留在梳理业务流程上,没有一个比较实质的进展,即产品原型、产品架构几乎空白。

面向老总出产品最尴尬的是他们不在意后台系统,也就是他们往往会忽略后台系统的工作量。公司又面临了资金紧张裁员、UI团队需要多方共用,一些系列问题。

总结一下我们遇到的问题:

产品设计几乎需要从0开始;大量的后台系统开发工作量没有被正确评估;研发团队人数不过;UI团队无法All In。

以上的问题,当我们一起讨论分析,如果想要快速满足老板的需求,必须进行封闭式开发,而且整个团队需要严格的控制和监管,降低风险,那么就必须要有一个更高效的协作方式来完成目标。

所以,我们选择使用敏捷开发的团队协作方式。

第二点,什么是敏捷开发

敏捷开发(Agile Development)是一种以人为核心、迭代、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,通过快速、高效的反应速度,积极、高频的沟通为客户提供一条畅通的指挥通道。

开发方式一般分为:Scrum 和 XP。

Scrum: 团队最佳人数控制在5~9人,一个迭代为四周时间,不允许需求的变更。

运营团队构成

XP:更侧重于测试驱动开发,一般迭代为1到2个星期,允许等量工作量的需求替换。

运营团队构成

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运营团队构成,因为技术团队、产品团队的成熟度还不高,无法提供完整的XP模式开发方式,而项目有偏向于使用XP模式。

综合考虑,我们在Scrum和XP模式下吸取各自的优点:

允许中途变更等量的需求,因为在整个过程中,很有可能面临老板的新需求,必须做到快速响应;严格按照优先级进行开发,因为时间短,User Story之间很有可能存在依赖关系,如果没有按照优先级进行开发很容易导致团队有些成员很忙,有些成员符合无法达到饱和;采用产品经理驱动项目进度,而不是使用TDD模式,主要原因是因为整个技术团队在TDD模式上未实践过无法做到自我管理的程度,只能通过产品经理人肉测试和项目跟进;第三点,我们怎么选定工具

敏捷开发是一种快速响应需求的开发方式,不同于传统的瀑布式开发,在管理流程上也就不同。产品经理通过采集需求,整理出产品需求池(Product Backlog),然后输出到研发团队进行工作量评估、实现可行性,最后根据优先级进入到迭代需求池(Sprint Backlog)进行一轮迭代。

再通过每天的站立会进行对需求完成情况的审核,控制风险。

以下是一个完整的产品迭代的过程:

运营团队构成

通过什么会议进行管理?

通常情况下,一个敏捷开发需要以下的会议来把控研发的进度:

Sprint 需求规划会议项目立项需求同步会Sprint 功能规划会议估算会议——根据项目情况合并到 Sprint功能规划会议每日立会Sprint 评审会议(Review Meeting)——根据项目需要举行项目复盘会议

当然,我们根据当时时间紧迫,在尽可能表达清楚需求的情况下,降低沟通的时间,这也导致了后续出现了一些问题。比如:整个团队对项目的理解不够深入,在开发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偏差,导致需求返工的情况出现。

敏捷开发需要依靠什么工具进行管理?

在高强度的开发中,如果没有一系列工具进行管理,将会让整个项目失去控制。

敏捷开发的工具主要有:

运营团队构成

第四点,敏捷开发实践过程及结果

成员组成:一个产品经理、一个交互设计师、一个后勤、3个后端工程师、3个前端工程师、机动UI设计团队。

成果:完成一个小程序、两个系统后台。

实践过程:

整个TAPD工作流设计:

产品规划 => 交互设计 => UI设计 => 实现中 => 产品体验 => 缺陷

缺陷的处理流程:

新 => 已接受 => 处理中 => 待验收 => 已验收 => 已关闭

我们在整个过程中,严格遵循以下几个原则:

产品设计需要拆分高内聚低耦合的模块,

试看结束,如继续查看请付费↓↓↓↓
打赏0.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,立即打赏

来源【企业推广】自媒体,更多内容/合作请关注「辉声辉语」公众号,送10G营销资料!

相关推荐

评论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
  • 网址